>百科大全> 列表
杜甫人生的四个时期及其对应的诗
时间:2025-05-12 19:20:59
答案

杜甫的人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他独特的经历和对应的诗作。

第一个时期是读书与壮游时期。那时的杜甫年轻而充满朝气,他游历四方,饱览大好河山,同时也深入民间体验百姓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望岳》,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个时期是困守长安时期。杜甫在长安求官,却屡遭挫折,生活困苦。他深感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兵车行》,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

第三个时期是陷贼与为官时期。在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俘虏,被迫做了伪官。他身处逆境,却仍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月夜》,诗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时期。杜甫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最后定居在四川。他虽身处偏远之地,却仍心系天下,关注国家大事。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秋兴八首》,诗中抒发了他的忧国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杜甫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写照,更是唐代社会历史的见证。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浓郁的艺术魅力

杜甫五律名篇
答案

第10名 《送远》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正逢安史之乱,兵戈四起,即首句所说的“带甲满天地”。

此诗写离别之情,在兵荒马乱和世事悲凉的环境中,作者将离别之情写得触目惊心、入木三分。

全诗基调凄凉悲壮,结构前后照应,场面细致感人,虚实结合,极具艺术感染力。

第9名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和杜甫至少曾两次多日同游,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是杜甫怀念李白之作,文笔直率,感情真挚。

杜甫通过“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一联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和地位;“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分写两人所处的地点和环境,衬托出思念之深;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达出志同道合之意,期盼再次重逢,情谊绵长,余味无穷。

第8名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公元761年,在好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旁的草堂落成,经过杜甫的苦心经营,草堂面积扩大,并栽了很多树,建了水亭。在水亭旁还建有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这首诗就是杜甫在草堂旁的水槛远望、触景生情所写,抒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远离喧嚣的舒适之心。颈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最为精彩,栩栩如生,画面感十足,历来备受好评。

第7名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愁”,诗中共出现两个“愁”字,正应了诗界“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说法。

这首诗两个“愁”字,可谓从头愁到脚,但这并不是“重字”,因为头、尾这两个“愁”字含义和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个愁是“愁人”,就是为国、为苍生百姓而愁。第二个愁是“愁己”。冰天雪地间,炉子是凉的,诗人穷的无取暖之火,冬日之冷可想而知!“瓢弃樽无绿”表示没有酒,“愁坐正书空”表示没有书,那何物可消愁?只有愁更愁!

战乱、妻离子散、天寒地冻、无酒无书,这是怎样一个悲苦之景?“愁人”加“愁己”,愁出了境界,我们感慨诗圣写诗水平之高同时,也深深感叹他的悲惨命运。

第6名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当时战火四起、狼烟滚滚,杜甫和几个兄弟们流离失所,他在白露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了这首诗,此诗是他当时情感的真实记录。

此诗托物咏怀,结构严谨,层次渐进,格调沉郁哀婉,情真意切,真挚动人,读来令人泪目。

第5名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公元756年,正逢安史之乱,杜甫从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结果半路被叛军所俘虏,被押往长安,这首诗就作于他被囚禁长安期间。

作者并未写他自己孤苦伶仃、如何思念妻儿,反而只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儿女尚小,尚不懂相思。构思巧妙,更显情真意切,令人凄然。

这首诗饱含深情,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情深意长,凄婉动人。

第4名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渧泗流。

离世的两年前(公元768年),老弱多病的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由衷的礼赞。后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不由感慨万千,写下这篇千古名作《登岳阳楼》。

这首诗结构鲜明,即景抒情。前两联写景,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的磅礴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宏伟壮丽;后两联抒情,抒发自己一生坎坷、怀才不遇、身世漂泊,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之情。

此诗意蕴丰富,虽低沉抑郁,却用语自然、雄浑大气、气势磅礴,意境超然。

第3名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和上一首《登岳阳楼》一样,同样是即景抒情之作,同样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景中有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境象万千。尤其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势磅礴,壮阔无边,乃流传千古之佳句,历来备受好评。

第2名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的五律代表作之一,写出一场流传千古的春夜喜雨,是咏雨的不朽杰作。

此诗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雨贵如油”的特色,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色。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杜甫少有的喜悦欢快之佳作。

第1名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著名的一首爱国诗篇,是诗圣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排在榜首恰如其分。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兴衰之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全诗充满凄苦哀思,爱国、忧人之情尽在其中,读来令人赞叹。

这首诗用语凝练,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尤其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流传千古,备受好评。

杜甫什么时候来过山东
答案

杜甫曾于唐代时期到过山东,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758年至762年之间。他在这里游览了泰山、崂山等名胜古迹,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其中,以《登高》、《望岳》、《泰山》等诗最为著名,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杜甫的山东之行,不仅见证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更是反映了他广泛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山水的独具慧眼。这也让杜甫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文化名人。

推荐
© 2025 欧旭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