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教给你什么叫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最明智的。”
《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和学生的对话集。《论语》的内容涵盖了教育、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他对当时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深刻见解。以下是一些《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其赏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选自《学而第一》)
翻译:学到了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复习和应用,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即通过学习和反复应用知识,从而感到乐趣和满足。这种方法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至今仍被视为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选自《为政第二》)
翻译:十五岁时我就立志致力于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不被疑惑困扰;五十岁时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能够明辨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越出规矩。
赏析:这段话描绘了孔子对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自我评价,反映了他在道德修养和精神成长上的过程。这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描述,也是对理想人格发展过程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