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晋阳起兵后,李建成便回到父亲身边,协助李渊领兵打仗。29岁的李建成率军平定西河、拿下霍邑、坚守永丰仓。最后在围攻长安时,李建成部是第一个登上城楼的。面对唐朝的劲敌汉东王刘黑闼,李建成率部东征,彻底解决心腹大患。从这些战役看,李建成的作战领兵能力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建成的小名叫毗沙门,是因为他家族信奉佛教,毗沙门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代表着勇猛和威力。在唐朝时期,为了达到政治和宗教上的统一,大量的外来文化被引入,佛教也因此被广泛传播。而李家作为唐朝的统治者之一,信仰佛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李建成被赋予了毗沙门的小名,也展示了李家作为佛教信仰的拥护者的形象,增加了家族的政治和宗教声望。
毗沙门的名字在此时期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象征意义,成为了唐朝统治者权力象征的一部分。
李建成是唐朝初期的太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最初给李建成的谥号是“隐”,这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和个人形象的塑造。
谥号“隐”在谥法中表示“生前误国、善于伪装”,这并不是一个完全贬低的谥号,相对于其他带有强烈贬义的谥号如“戾”和“灵”而言,它显得较为中性。在给李建成定谥号时,李世民最初倾向于选用“戾”,但最终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选择了“隐”。
选择“隐”作为李建成的谥号,一方面可以避免过褒或过贬的评价,保持一定的中立性;另一方面,“隐”的谥号也有利于李世民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宣示自己即位之初平和宽松的政治态度,利于安定时局、安抚人心。
此外,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世民多以“六月四日事”指代玄武门之变,不愿多加提及,而“戾”可能会强化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与其政治意图不符。
综上所述,李建成谥号为“隐”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政治和个人形象的考虑,同时也与史书记载可能并非事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