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洞庭湖。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三闾大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后来的仁人志士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他的的“离骚”,“九歌”,“天问”是最脍炙人口的诗,千百年为人传诵。屈原有感于楚怀王的昏庸无道,愤而投汩罗江自沉。时至今日,仍令人心痛不已!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原文记录,这是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形成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由于政治上的挫败和国家的沦亡,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选择了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而关于他投江的具体描述,并没有详细的原文记录。
然而,屈原的投江自尽成为了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被广泛传颂和演绎。在文学作品中,屈原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忠诚爱国、高尚坚贞的形象,他的诗歌和事迹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因此,虽然没有具体的原文记录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洞庭湖。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