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掉落地面时会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声音较为响亮,具有回响音效。银锭表面光滑平整,质地较为坚硬,因此碰触地面时会产生明显的共振效应,使听觉效果更为突出。
银锭的重量较大,因此掉地时会有一定的冲击声,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总之,银锭掉地的声音具有明显的金属特点,清脆而有力,很难被忽略。
清代陕西五两银锭,价格在5000--8000元。
陕西银锭是清末、民国流通的银锭,主要是以五两型为通货,十两和五十两型的则少见。五两银锭面上的款识以二字、四字、六字、九字等和另外砸戳记为主。如西安省·永兴庆·官估局,洋县·地丁,三原县·刘通丰,。其中四字和六字的双排戳市见,其他品种的相对少见。文字大多自右向左竖读,右边为地名,左边为钱庄银铺或银匠名称。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
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
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王莽铸有银货二品。
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