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张之洞提出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
中学和西学之争没有停止,当时整个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学术界几乎都参与了这个大论战。清朝官员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很流行,但他是在满清传统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中学巩固地盘,以便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也就是封建的体制。这跟最早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是为西学占一点地盘,而不是让中学独占的目的完全不同。
“体畜”在汉语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词汇,通常用于涉及畜牧业的领域,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种可能:
1. 作为名词,体畜可能指的是畜牧业中饲养的动物,特指肉体(体)较大的家畜,如牛、马、猪等。
2. 作为动词,体畜可能指的是饲养和管理家畜的过程,是指对家畜进行喂养、繁殖、认养等活动。
通过上下文或具体领域的解释可更准确地理解“体畜”所指。如果有特定的语境或领域,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