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杜甫最后的绝命诗
时间:2025-05-13 00:59:44
答案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了江南一带,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当年在京城时常会面的皇家乐师李龟年。此时的李龟年,也是漂泊在江南,居无定所。两人相见,那真是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回想起当年两人在长安,往来于宫廷之中,是何等潇洒。再看眼前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悲从心来。老杜于是写下了这首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七绝诗《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最后一个时期是
答案

杜甫的最后一个时期是西南飘泊时期,从公元759年7月杜甫弃官开始,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漂泊西南天地间”。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大历五年,杜甫病故于湘江舟中,享年59岁。

杜甫最新事迹
答案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人们叫他做杜少陵。他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时代。由于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唐朝开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基础,在政治、经济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才出现了初唐和盛唐的经济较为繁荣、政治比较开明的局面,以人口来说,开元二十八年已达到四千八百多万,超过了隋朝。又如陇右养马,开元元年只二十四万匹,开元十三年就增加了一倍左右,杜诗所谓“当时四十万匹马”(《天育骠骑歌》)便是。物价低廉,贞观四年米每斗三、四钱,开元十三年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较之其后每斗千钱以上甚至数万钱得简直无法比较。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开明也必然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是不能解决的根本矛盾,这就注定了较为繁荣、开明的局面只能是短暂的,甚或是表面的,而长期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趋向却是衰微和混乱。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就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政治日益败坏,封建最高集团日益腐化,唐玄宗、杨贵妃姊妹、李林甫、杨国忠等都是十分骄奢淫逸,使人民租税负担日益加重,社会矛盾更行激化。到了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便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生产大遭破坏,人民被杀戮和由于饥饿、流离失所而死的难计其数。经过八年,安史之乱虽然最后被平定,唐朝的统治还继续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左右,但在大乱期中,国事紊乱如麻,人民生活十分痛苦。而且乱定以后,优势吐蕃、回纥的侵扰,给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这些在杜甫的诗中都有比较深刻地反映。他对国事很关心,对人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当然,他的关心国事和同情人民,都是从维护封建朝廷和封建统治出发的。还有,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741年),社会虽然比较安定,但封建统治的开明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阶级成员之一的杜甫也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的诗中常常有加以美化的地方。

当时诗歌的发展也经历曲折的道路。初唐的王绩和“四杰”(王勃、杨炯、卢兆麟、骆宾王)等人开始把诗歌由六朝的绮靡余风引向清新刚健,陈子昂的改革诗风进一步奠定了唐诗的初基,而盛唐的李白、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和杜甫等人则把唐诗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特别是李白和杜甫的成就最大。杜甫的创作开始于盛唐时期(指开元、天宝时),而更活跃于中唐初期的一段时间(肃宗、代宗时),他的创作的主要和成熟的时期就在中唐这十多年间(公元756~770年),至今流传最广的作品大多是他在安史之乱以后写的。

推荐
© 2025 欧旭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