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有宋朝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搖。说的就是天干地旱,可惜不知是不是儿童古诗。
天干地支纪年法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夏朝,而农历(也称为阴历或太阴历)的形成则是基于月亮的月相周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7000年左右。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农历的起源要早于天干地支纪年法。
然而,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农历在中国古代历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经常一起使用。天干地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而农历则是一种综合历法,包括了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它们对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虽然农历的起源更早,但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样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干物燥"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秋季或旱季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比喻人的情绪焦躁不安,心情干燥,缺乏滋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天干物燥"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状态,表达出内心的焦虑、不安和急躁。但是,这种用法并不常见,更多的是用于形容天气或物候。在表达心情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其他成语或词语,如“心烦意乱”、“烦躁不安”等。